如果1935年刘文辉炸泸定桥,红军会怎样?为什么

1935年5月,大渡河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裸露的铁索,桥下水流湍急。这13根乍一看坚固的铁绳,后来证明是决定红军生死的“救命稻草”。对岸川军总司令刘文辉早已接到蒋介石要“炸桥”的电报,无奈地看着红军日夜向桥冲去,但原计划却没有执行。后人饭后总谈及此事。如果刘文辉真的炸毁了这座桥,红军就可能被彻底消灭,中国近代史就可能被改写。那么刘文辉当时为什么不炸桥呢?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游戏与此有关。
飞攻泸定桥
1935年5月,红军计划强行渡过大渡河,当时的首选是安顺野。但蒋介石已将安顺野的船只全部摧毁,阻止我军渡江。当我军到达时,只在安顺场发现了几艘小船。数万大军依靠几艘小船渡河,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,考虑到国军是从后面逼近的,这显然不现实。面对如此危险的局面,红军终于做出了大胆的决定。计划是兵分两路,沿大渡河两岸向北推进,取上游约160公里的泸定桥,为全军打开通道。 5月28日,红军2师4团突击部队接到命令,29日上午攻克泸定桥。接到命令,特战队员立即出发。他们冒着大雨,沿着陡峭蜿蜒的山路前进。
他们完成了他奇迹般地在一天一夜内强行军120公里(约240英里),及时到达泸定桥西岸,开始与敌人交战。当红军部队到达东岸时,泸定桥平台大部分已被对岸驻军(刘文辉的川军)摧毁,只剩下13根光秃秃的铁缆。它有九根基链,左右两条支撑链,横跨汹涌的大渡河。低头一看,海浪汹涌,惊心动魄。对面桥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,敌人用机枪封锁了桥面。 16时00分,二连连长廖大柱在全团火力掩护下,他的突击队22名战士爬上悬空的铁绳,冒着枪林弹雨爬到对岸。后面的部队紧随其后,一边装门板一边冲锋。刘文辉为什么不炸桥?
逼近东岸滩头阵地时,敌人开火试图阻止红军。勇士们勇敢地冲过火海,与敌人展开白刃战,最终夺取了滩头阵地。至此,红军水路已完全打通,红军主力得以经泸定桥迅速渡过大渡河。彻底摧毁了老江“使红军成为石大开第二大军”的幻想,冲破了老江之围,成功完成了一次长征。空袭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、最重要的战役之一。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,也证明了红军能够克服看似不可能的困难。那么刘文辉当时为什么不炸桥呢?如果红军炸毁了这座桥,会发生什么?刘文虎我,原名子谦,1895年出生于四川大余。安仁震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阀的代表人物之一。 13岁考入四川陆军小学,后保送至西安陆军中学、北京陆军中学。 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炮兵系,回四川当军官学徒。
10年内,他从排长晋升为师长。 1925年成为四川省高级领导,也是四川省最年轻的“边官”。然而,那个时代是一个群殴的时代。在四川,他先是合作,后又与他的宗族侄子刘翔和另一位四川军事巨头对抗。 1932年,“六六战争”爆发,持续一年多。最终刘文辉兵败,退守西康。此后,他一直奔走于四川、内地等地。y 在康定。在此背景下,刘文辉接到蒋介石的命令,炸毁泸定桥,阻止红军渡过大渡河。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,刘文辉的第一个预感就是不要炸桥。
特别声明:本文由网易自有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上传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平台。我会提供给你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