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Guangdong BAIDU Special Cement Building Materials Co.,Ltd
— 新闻中心 —

你走错方向了吗?世界正在逐渐放弃新能源汽车

2024年7月,一系列数据震惊了整个汽车行业。我国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首次突破51%。就在几个月前,这个数字还只有32.8%。与此同时,德国梅赛德斯-奔驰悄然宣布将电气化目标推迟五年。 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达到50%的计划改为2030年。大约在同一时间,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也宣布将研发重点重新转向燃油动力汽车。两者的表现有很大不同。当中国加速时,西方则“减速”。这让很多人不禁要问:“中国是否走错了路?”那就是世界末日。是我们太执着了吗?海外“投降”是真是假?中国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? 2023年,苹果突然取消了他准备了10年的汽车制造计划。这家科技巨头的起源最终计划进军汽车行业却放弃了这一举措,迎来了西方国家的“冷藏电动车热潮”。不久之后,奔驰和奥迪也调整了电动化战略。奔驰开场白是“市场情况尚未成熟”,奥迪也反悔了“2033年停止销售燃油车”的承诺。美国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。 2024年1月,特朗普政府暂停了50亿美元用于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资金,同时取消了多项新能源汽车补贴。看来西方国家确实在倒退。但如果你花时间深入挖掘这背后的细节,你会发现事情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。 此外,2024年9月,宝马在慕尼黑车展上发布了新一代电动汽车iX3。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甚至公开表示,他希望未来将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获得更大的份额。丰田今年也彻底向新能源转型。除了更换首席执行官之外,该公司还宣布了专门的纯电动平台和新车计划。就连此前对电动汽车心存疑虑的“保守”本田,现在也与中国现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,开始就汽车的开发进行合作。这些例子表明,西方车企实际上并没有“放弃”新能源,而只是在调整策略。不是我们不想做,而是我们在中国做不到。 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53.2万辆,比上年增长87.3%。比亚迪、吉利、奇瑞等品牌海外销量不断增长,有的甚至超过丰田、大众。比亚迪品牌全年销量286.4万辆2024年前8个月,同比增长23%。仅8月份,出口量就达到8.08万辆,几乎相当于一些欧洲国家电动汽车的全年销量。面对如此的竞争压力,西方汽车企业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如果继续与电动汽车竞争,技术、成本和供应链都会落后。如果他们放弃电动汽车,即使是传统市场也会被中国品牌蚕食。 结果,他们发现了燃油车大本营,开始“战略撤退”伺机报复。电动汽车还有未来吗?数据说了算。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465.3万辆,超过2023年的数字,两年内增加395.3万辆。每售出五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。在中国,这一比例甚至更高。 2024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d 962万台,同比增长36.7%。其市场份额达到45.5%,远超美国的15%。中国怎么能跑得这么快?决定因素是“便宜”。汽油车每公里售价0.6至0.8元,而电动车每公里仅需0.2元。老百姓已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,当然愿意改用电动汽车。 更重要的是,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。从锂资源、电动电池,到整车制造、智能座舱,我们都可以自己做。供应链高度集中、高效。全球电动电池企业前10名中,中国企业占一半以上。宁德时代,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。一旦陷入僵局,整个世界都会震动。这让西方国家紧张不已,发起了贸易战。欧盟启动补偿计划美国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展开调查,美国则利用反通货膨胀法案限制对美国境外生产的电池的补贴。他们说“电车没有通过”,但它正在一点一点地前进。其实,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竞争。如果我打不过你,我就会想办法限制你。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发展新能源?其实原因很简单: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。中国70%以上的石油产量依赖外国。 2023年将进口5.6亿吨石油,其中大部分将经过中东和马六甲海峡。一旦发生地缘政治冲突,重要的能源线路就会被迅速切断。相比之下,电要安全得多。中国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30%,包括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和核电。电动汽车的背后是能源主权的保障。 此外,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燃油车领域经济衰退,三大主要零部件(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底盘)技术长期被国外控制。中国的优势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池、电机和电控。这是一个“弯道超车”的绝佳机会。新能源汽车不仅环保,还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。 2022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将直接创造就业岗位400万个,相关企业超过2万家,间接就业岗位超过200万个。 在基础设施方面,中国在充电桩建设方面也遥遥领先。到2024年底,全国充电设施总数将达到1281.8万个。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电池覆盖率达到98.4%,真正实现随时充电。在技​​术方面,中国也在不断进步。最新一代电池仅需5分钟即可实现500公里续航充电和对电池寿命的担忧正在逐渐缓解。西方的缺点同样明显。高额的电费、高额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不完整的供应链,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利润远低于电动汽车。许多人想继续驾驶汽油车。更重要的是,西方车企的转型成本巨大。从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,这不仅仅是生产线的改变,而是整个系统的重建。我们需要重新雇用人员、重建工厂并重新装备供应商。 许多欧美车企在电动汽车上连年亏损。如果重新靠燃油车“输血”来维持运营,我们当然不打算投入大量无谓的资金。不是他们不做,而是他们做不到。中国则不同。我们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、成熟的制造能力和政府的全力支持。早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家就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新兴战略产业,推出70多项政策,设立专项资金超过2000亿元。 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,这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天然优势。只要中国人民愿意买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就会持续稳定增长。就算全世界“放弃”,中国也能独善其身。事实是,世界还没有放弃。特斯拉在美国的市值突破1.53万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通用汽车宣布将在2035年完全停止生产燃油动力汽车,福特推出F-150电动皮卡。这些都是对电动汽车的可靠赌注。这一切都说明,新能源汽车不是一条“死胡同”,而是一条“快车道”。但中国比其他国家跑得更快、更快、更果断。 我的牟th说不,但我的身体很诚实。从欧洲到美国、日本,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的趋势早已不可逆转,只是步伐不同、路径不同。中国选择了最直接、最彻底的道路。这不是盲目进步,而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、产业成熟度、技术进步等多重考虑的理性决策。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谁真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他表示,中国致力于新能源,这是关系民族命运的战略选择。无论别人走哪条路,我们都必须前进。这不仅是一场技术之战,更是一场国家未来的竞争。未来几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必将在世界舞台上达到更高的高度。 声明:个人创作,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:本文由网易原创作者上传发布wn媒体平台“网易账号”仅代表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平台。 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。
Tel
Mail
Map
Share
Contact